在小董家的初制所,看到和版纳那边的茶农家差不多,只是地貌不大一样,不同生态、人文造就不同的茶。但是懂过的茶香我们太熟悉了,满院满屋都是。

在懂过,我们第一次用春茶做了小树茶和古树茶的对比:首先条索的做工、颜色不一样;茶底的样子明显古树茶三泡后还没泡开,而小树茶已完全打开;古树茶汤色比小树茶更透亮和发金黄色;古树茶的香气明显比小树茶更舒服,是一种更加持久和内敛含蓄的香,而小树茶的香气张扬、短暂。所有这些入口之后就呈现出古树茶的柔滑香扬,回味无穷……

勐库——懂过春茶试茶(紫砂小壶投茶量6克):第一道香气高扬入口清甜;第二道茶气初现回甘迅速;第三道汤质渐厚香气不减(香气挂杯极好);第四道茶汤饱满,香甜与懂过特有强劲茶气融合,口感和谐,唇齿充斥懂过之香;第五道延续了上一道的茶气,回味悠长;第六道回甘持久茶气依旧;第七道鲜活不减满口留香;茶底叶片肥厚。(我们很多爱茶之人都由于去年我们的引进而熟悉并爱上了懂过秋茶,所以在此详细介绍一下何为“懂过”春茶以及懂过的由来)

懂过这个名字,很多茶友可能没听说过,自己一直都非常喜欢“懂过”这个名字,所有茶山茶寨的名字都是以前留存下来的,那时候的人真有智慧啊,到了现在,我才越来越感到“懂过”是一种多么重要且难得的品质和认知。

认识懂过最大的难度来自于交通,懂过的位置真的很偏僻。它位于邦马大雪山的一条小的延伸山脉上,面对着邦马大雪山,而且懂过周围有五六座山峰层层叠叠的阻隔着,还有两条河环绕其间,地理环境极其封闭,交通不发达的地方,总是缺少宣传,名气自然小。

懂过是勐库西半山最大的寨子,懂过村委会下辖四个寨子,连成一片,单是懂过大寨就有四百多户人家。

懂过茶园面积合起来约有5700亩,新茶地和古茶园各占一半,面积辽阔,郁郁葱葱延绵不绝,年产毛茶上百吨,在懂过,树龄数百年的、树围一百厘米以上的古树茶很多,良好的古树茶生长环境,深远的茶树栽培制作历史,以及原始的生态环境,都是造就懂过高品质好口感的关键因素。

懂过的古树茶,有着独特的魅力。首先是香气非常高亢,沉稳的果蜜香宛转悠扬如同草原牧歌,有种奔放张扬的活力;其次是茶味非常浓,苦涩均重,但属于很清爽的苦,而且化的很快,回甘生津几乎是迅猛刚劲的。懂过的茶,还有个特点,茶气足,体感强烈,在甘甜淳润方面,懂过不如冰岛昔归,但在刚劲的茶气方面,懂过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
懂过的茶,有非常独特的魅力,整体滋味口感丝毫不逊色于一线名山头,但由于交通闭塞路途遥远,很多茶人不愿意去到懂过收茶,所以市场上要想买到懂过的古树茶也并不容易,而且懂过的茶,难得还保持着比较高的性价比。

因为特别喜爱懂过,所以浓墨重彩了。

我们在小董家也是第一次尝试春茶制作:早晨采下的鲜叶经过3-4小时的萎凋,大铁锅开始烧柴生火,擦拭铁锅内壁,戴上手套手工炒茶。一锅大概5-6公斤鲜叶,经过20几分钟的炒制才能出1公斤的茶叶。揉捻几分钟后,堆放3-4个小时,然后均匀薄薄的摊开在席子上晒一天左右,等茶叶完全干了就好了,成为制好的散茶。

记述到这里,“晒青毛茶”的概念呼之欲出,是的,重点就在于“晒”~云南的阳光得天独厚,才能制出这样的茶啊,能喝出阳光的味道…

未完待续勐库东半山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