告别勐库,进入邦东,在茶农小李家品茶。小李和台湾来的茶人学过茶,又在临沧读过书,对茶的专注、喜爱超过了大部分茶农,是我们从版纳一路行到临沧,最有品味最清爽的茶桌!还是来看茶吧:花香浓郁悠扬,汤色蜜黄,入口香甜与苦涩融合瞬间转化生津回甘,后韵饱满,几泡过后满口余香!也难怪,回来验证:小李对茶的认真与专注(只用大锅手工炒制、不雇人亲力亲为)、5年的做茶功底、谦虚学习的态度、对茶具的精心,这一切都造就了邦东一流做茶师傅的好茶!
那是黄昏时分,我们到达了邦东乡邦东村的李家组的茶农小李家的茶园,几百年粗的古树随处可见,树龄比较大,许多古茶树就生长在石头缝里。早在唐代陆羽的《茶经》里就记载,“其地,上者生烂石”。整个地区的生态非常好,孕育出了邦东古茶独具“岩韵花香”的地域风韵。 邦东茶的最大禀赋是氨基酸含量是云南大叶种茶叶中较高的,所以表现了鲜爽活泼的特性,喝下去,鲜活之气充盈口腔,满嘴甘津。
云南邦东地处澜沧江中游,与下游的版纳茶区不同的是,其海拔不但更高,最高海拔在3200米以上,而且最低的海拔在昔归村,仅为700米,海拔相差竟然多达2000多米,形成了高山峻岭与峡谷风貌。
邦东的茫茫云海,只能用蔚为壮观来形容。
昔归产于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绑东乡境内的昔归村忙麓山,忙麓山是临沧大雪山向东延伸靠近澜沧江的一部分,背靠昔归山,向东延伸至澜沧江,山脚便是归西渡口(原嘎里古渡)。忙麓山风光秀丽,自然景观十分迷人。土壤为澜沧江沿岸典型的赤红壤,森林植被为亚热带季雨林。
亲自爬上昔归正山—忙麓山,2-300年的古树也不少,阳面茶树居多,往下可看到澜沧江,摘了一片古茶树上的鲜叶直接吃了,虽有涩,但还是真甜!鲜叶都如此,做好的昔归茶能不好喝吗?终于喝到忙麓山的昔归古树春茶了!那是昔归老寨的昔归姑娘家在忙麓山中段的昔归古树茶,因为她制作时不进行轻发酵,所以叶底偏绿,汤色透亮,入口微苦马上转化回甘,喝到几泡以后越来越甜,口感饱满,后韵尤佳。生态与汤感互为印证。
告别邦东,探访滇红之乡凤庆的茶王树,3000年树龄,已属于国家保护,进不去围墙内了,只能看一看拜一拜了,绕过围墙可以看到一棵1000年的古茶树、一棵非常高的野生茶树。沿路看到凤庆13号,粗粗的树根露在土上,才只种了7-8年。这些茶树主要用于制作著名的凤庆红茶,家家户户都能看到大笸萝在晾晒。
联系了凤庆白花树山春光村的茶农,他家主要做晒青毛茶、红茶和月光白茶。野生红茶条索黑亮,汤色呈透亮琥珀色,入口香甜。有意思的是他用冷水先泡白茶,静止几分钟后倒出来直接喝,有一点淡淡的白茶清香。后来我们用这个方法研发出了冷萃古树白茶。
别了凤庆回到了大理,依依不舍,但知道那些地方我们还会多次相逢。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,寻茶之路亦然,不历颠簸艰辛,不深入村寨,不手触古树、足踏岩土,如何能领略到古树茶的魅力;不与茶农直面,不去亲身感受不同民族做茶之异,又怎会爱上古树茶的千姿百态!古树普洱茶制成之后,时时均有变化,年少之青涩、处子之美好、成熟之优雅、岁月之沉淀,迷人之处无不令人流连向往……那一番茶山行所接触茶农尽为80、90后,令人欣喜之处在于,他们均对茶叶一事喜爱并钻研。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如此丰富的古茶树与古法工艺,如今又有勤勉的茶农为继,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爱上并珍惜古树茶呢?当时感叹寻茶制茶之路漫漫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,今日想真正该求索的是什么呢?愿我们认清初心,继续前行……